客家人在五邑侨乡人口不多,约十万左右,占五邑地区总人口的百分之第三,大部分散居在边远山区,较为集中在台山、鹤山两地。

台山市的赤溪、田头两镇的客家人,是汉民族客家籍的一个分支。他们的祖先自明朝起相继从福建、粤东等地迁徙而来。虽朝代更迭,历尽沧桑,赤溪、田头人仍讲客话,并保持着古老的许多习俗,如爱以山歌抒发感情;妇女爱披头巾、扎红头绳;过春节家家分猪脚、蒸大笼糍、打米饼、炒花生等。

赤溪人远古祖先发源于青海、中原一带,因多次的战乱、灾荒,逐步迁徒南移。他们饱尝战乱、灾荒、颠沛流离之苦,在恶劣的环境下,被艰难岁月陶治成勤劳、朴实、刻苦耐劳、开拓进取,爱国爱乡,热情好客的精神和品格。赤溪人继承了他们祖先的优良传统,为开发、捍卫赤溪半岛这块土地,历尽艰辛,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

赤溪半岛原是一块荒芜瘦瘠,不见人烟,山高林密的处女地。赤溪人的祖先迁入之初,在刀耕火种的条件下,披荆斩棘,以惊人的毅力移山填海,疏河筑坝,改善生存条件,创造了自己的家园。

赤溪人素有四海为家的思想,爱乡但不拘泥于一方一土。历史上,赤溪曾设厅、县建制,当时人口达七、八万。目前,赤溪、田头两镇共有人口三万多,但侨居世界各地及外出工作的赤溪人有六万人,相当于本土人口的一倍。无论在本土或外域谋生的赤溪人,都具有积极向上,开拓进取精神。他们或从文、从政、从军、经商,大都有所成就。历史上为保一方土地,免遭土人灭绝,有冒死上书蒋巡抚的杨梓剑、吴福堂,有赶走贪官污吏的马华、刘彤。当代比较知名的军政人员、学者、华侨、商人有吴炳昌、何仲儒、彭丙炎、陈宇星、李芸生、袁旭、蓝棠、古国器、陈庚、陈坚、曾瑞棠、李俊彪、杨清源、朱敬猷等。这些从不同阶层,不同行业涌现出来的精英,为国家、家乡的建设作出了贡献,为赤溪人增添了光彩。

赤溪人爱国爱乡。每当国土、乡土遭受残踏时,他们都自发义举而攻之。日寇的铁蹄踏入赤溪土地,民众成立了抗日团体,抵御敌人的入侵,有力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。侨居外域他乡的游子,更是不忘故土,他们乐于捐助公益事业。改革开放后,落实了华侨政策,广大侨胞、侨眷更加热心支持家乡建设。赤溪、田头很多文化教育和公益事业设施,都是海湾侨胞和港、澳、台同胞捐资修建的。有的还直接投资办厂,出钱出力支援家乡经济建设。

赤溪人热情好客。在赤溪、田头的人家作客,得益于肯山绿水滋养,出落得水灵灵、秀娟娟的客家姑娘,还会为你献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山茶或香醇无比的黄酒。若是农闲或喜庆之日,客家人以高处作台,以大树或青天当幕,唱起悠扬悦耳的抒情山歌,令你如痴如醉,《不知何处是他乡》了。

作者:林金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