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山客籍氏族,都是从外地迁徙而来的。他们来自五湖四海,相聚久了,都有一个基本相同的习俗,延续至今。这里就说赤溪人过年的一些习俗。

分猪角
大年廿七、廿八、廿九三天,每个村庄都杀猪过年。人们凑合若干股份(一般四份居多),合资购买一头百斤以上的大猪,宰了均分,俗称“分猪角”。合资宰猪者多为同房兄弟,亲戚、朋友,亦有自由组合者。有些人则预早筹谋,每年农历二月,组合二至四户人家凑钱买一头小猪,轮流喂养,俗称“养轮猪”,到了年底,猪长到二百斤以上,每户分得的“猪角”也就很可观的了,即使在猪肉统购统销时期,村民也以生产队为单位集体养猪,完成食品站的统购任务外,留下若干头猪到过年时宰杀,按劳动工分多少分配,劳动力多的农户,能分到百多斤。

赤溪客家人过年,每户至少也有十至三十斤肉。分得的猪肉,大部分腌制起来,有配上佐料进行生腌或熟腌;有切成一块一块肉面上撒些生盐,穿吊起来,晾在通风处,吃多少去多少,经久不坏。这些肉要二十至四十天才能吃完。赤溪人过年,还要有一定数量的鸡、鸭、鹅,或自家腌制的腊鸭。因此,外地人给赤溪人一条歇后语:“赤溪人过年,大把。” 总之,在正月的一个月里,每日两餐都是以肉类为菜肴,男女老少都吃得油光嘴。有的吃腻了,望肉生畏,宁愿吃些蔬菜。

蒸大笼糍
每逢过年,赤溪习俗,家家户户都做个大年糕,客家人叫“大笼糍”。大笼糍每个用十至三十斤米粉和五至十斤糖做成。大户人家要做两个。蒸熟的大笼糍每个直径六十公分,要两个人才能从锅里抬出来,一个星期后才完全冷却。它是过年串亲戚的礼物。吃的方式有多种,有的把它切成小块后吃硬的,想吃软的则在锅里蒸过才吃;有用油煎的,其味各具特色,回味无穷。春节过后,备耕工作开始,大笼糍又成了人们的田间午餐美食。

客家人过年少不了要打几罐米饼。米饼是用糯谷做的。先将糯谷用热水浸泡两、三天后,捞起炒热,然后用碓舂成扁米,筛去谷糠,将扁米储好备用。打米饼那天,将米饼用炒热的沙爆浮,成为曝米,再将曝米(也有人加些芝麻、花生)与煮熟的糖浆混和,铲起放在簸箕上摊开压实,冷切,切成长方形小块,便是米饼。把它整齐地装进大罐或酒埕里密封好,吃时才取出来,即使三几个月后,仍然香甜可口。客人来了,它是招待客人的主要食品。异乡人尝到赤溪米饼都赞不绝口,甚至要赤溪人代为打一两罐带回家。赤溪米饼,并非人人都会打,是很讲究技术的。如若不合火喉,往往会打散,切不成块。

现在,赤溪人打米饼,多用排粉代替扁米。用排粉省时省工。每到年底,粮站售出的排粉,最少也有八百担(八万斤),人们争先恐后排长龙去买,成了赤溪街头一景。

串亲戚
大年初一是团员的日子,一家老少都不出远门。年初二起至正月底这段时间,是赤溪人串亲戚的日子。串亲的人中,有新婚夫妇,有扶老携幼的,有拖男带女的,三五成群,挑着用竹篾编织的萝格,里面装有猪肉,鸭髀(腿)、鸡髀、或鹅髀、桔果、大蒜,还有两角大笼糍。主人家从来访者的两角大笼糍中切下一小块糍心,收下一些鸡、鹅、鸭髀,猪肉、桔果,其余给来访者带回。如果再要去串别家亲戚,仍要备足上述礼物,如此往返,人人皆同。小孩跟着去串亲,收取的利是(红包)是颇为可观的。

作者:杨理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