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家人的先祖居住在黄河流域,南下的客家人大多是河南中州黄光间遗族,因普汉年间,中原板荡,五胡乱华,逐渡江南,迁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诸省。至五代南汉以迄宋室搬迁岭海时,因于扈从避乱,复由福建的汀州、江西的赣州转徙南下,分居广东的梅州、潮州、惠州、韶州、连州等地所居各县。

清朝康熙元年,台湾郑锦侵扰广东沿海,清政府采取缩地政策,令沿海居民,内迁五十里。二年后,又因番禺延贼李荣之乱,又强逼近海居民迁入内地,因迁徙频繁,民无以资生,致使迁地空虚,盗贼蜂起。朝廷不得不派重兵防守。筑墩台,树桩栅,花费大量钱财,转嫁于未迁之民身上。内地居民苦不堪言,流离之民无所栖止,死亡无数。朝廷因内迁的“缩地”政策,每年损失地丁钱粮三十余万两。可说是一件劳民伤财的失策之事。

康熙七年,巡抚王来任以缩地迁民为非策,疏请展复两迁地界,以迁民复居,可原先居民大多流离死亡,迁回者已不得一二。沿海地多宽旷,无法再开发。粤吏遂奏请移民垦辟以实之。于是江西、福建及已南移入广东梅州、潮州、惠州的客民,挈家赴垦于广州府的新宁(今改为台山),肇庆府居之鹤山、高明、开平、阳春、阳江、罗定、高州、雷州等沿海州县或山区与土著杂居。客籍居民来自异乡,声音一致,与土音不同,土著人将新来的居民称之为客家人。

新宁县海岸线曲折绵长,是缩地政策的区域,赤溪是新宁县的居地,三面环海,一面靠陆,是半岛地形,土著居民甚少,从梅州、潮州惠州迁来新宁的居民,大多住在赤溪半岛及其北部、西部的边远山区,如四九、五十、冲萎、大隆洞、挪扶、深井等地。

客民习劳苦,繁生育,又善引族居,故所在占藉,皆能自辟村居,繁殖人口。计由雍乾始迁,以迄咸丰初,仅百十余年,鹤山、高明、开平、恩平等县不算,只新宁一县,客民人口已不下三十万。而新居地虽多僻瘠,以《宁邑方舆》计之,殆占三分之一焉。《赤溪县志》三十万的客家人,对开发台山沿海和山区作出重大贡献。正是他们使清朝政府的“垦辟政策”得以落实。

转载自赤田之歌
作者:林金水